馬刺雙塔(1997年-2003年)
1998-1999賽季
在縮短的1998-1999 NBA賽季,鄧肯和大衛·羅賓遜組成「雙塔」順利替聖安東尼奧馬刺隊贏取球隊創立以來第一個NBA總冠軍,他亦獲得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。
2002-2003賽季
在2002-03 NBA賽季,鄧肯再次獲得NBA最有價值球員。同年鄧肯在灌籃雜誌頒發的NBA最佳的75名球員獎排名第55。在這年,鄧肯帶領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再次進入NBA總決賽,馬刺隊以4-2擊敗新澤西網隊再次獲得NBA總冠軍,鄧肯再次獲得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。其後,他和羅賓遜同時獲得體育畫報頒發的最佳籃球球員稱號。他的得分、阻攻、助攻和籃板在季後賽的表現都比常規賽為佳。在2003年NBA總決賽的最後一場,鄧肯幾乎做出四雙,獲得21分、20個籃板、10個助攻和8個阻攻。
馬刺的領導者(2003年至今)
2006-2007賽季
2007年賽季,鄧肯每場平均有20.0分、10.6籃板、3.4助攻和2.4阻攻,馬刺在季後賽第一輪4比1擊敗丹佛金塊隊、第二輪4比2擊敗鳳凰城太陽、第三輪4比1擊敗猶他爵士進入總冠軍賽,馬刺隊在總決賽中以橫掃姿態擊敗克里夫蘭騎士隊,隊史第四度奪得總冠軍,鄧肯亦奪得個人生涯第四枚冠軍指環。
2007-2008賽季
2008年賽季,馬刺隊以56勝26負的戰績排在西區第三種子,僅次於洛杉磯湖人與紐奧良黃蜂,而馬刺在度以衛冕冠軍身分殺入季後賽。第一輪面對到有歐尼爾加盟的鳳凰城太陽,鄧肯雖然在攻守上有了些限制,第一輪第一戰卻拿下驚人的40分、並在第一節延長賽的投進追平的三分球。最終馬刺以四比一淘汰了鳳凰城太陽進入第二輪。在第二輪面對到黃蜂,鄧肯在第一戰僅拿下5分3籃板,是生涯季後賽最差的成績,馬刺輸了一、二戰,在歷史上,馬刺從沒在0比2的劣勢上逆轉成功,但馬刺卻隨即贏了第三、四、六、七戰,打破紀錄,前進西區決賽。不過最終仍不敵第一種子的湖人隊,又一次無法衛冕成功。
2008-2009賽季
這個賽季中,鄧肯總共打了75場比賽,場均上場33.6分鐘,並能得到19.3分、10.7籃板、3.5助攻和1.7蓋帽。他被選入這一年的全明星賽首發陣容,併入選該賽季的最佳第二陣容、最佳防守第二陣容。鄧肯幫助馬刺隊以西部第四號种子的身份進入季后賽,但是馬刺隊在首輪就被達拉斯小牛隊以4:1的比分淘汰。
2012-2013賽季
本賽季鄧肯再度率領馬刺獲得58勝24負成績,不僅以西區第二種子身份進入季后賽,更把連續50勝賽季的記錄刷新至14年。鄧肯也以中鋒身份時隔6年再度入選年度最佳陣容第一隊,值得一提的是,37歲的他成為史上入選第一陣容年齡第二老的球員,僅次於38歲入選的賈巴爾,同時37歲還能場均抓下10籃板的除了鄧肯也只有1989-1990賽季的羅伯特·帕里什了。
2013年3月22日,104比97擊敗爵士,鄧肯搶下16個籃板球,職業生涯常規賽一共搶到13113個籃板球,超過奧尼爾的13099個,躍居NBA歷史排行榜第13位。
2013年4月15日,在對陣湖人的比賽中,鄧肯得到23分,這使得他的生涯總得分達到23768分,超越名宿巴克利(23757分)升至NBA歷史第22位。
2013年5月26日,季後賽第二輪,聖安東尼奧馬刺對曼菲斯灰熊,取得24分、10籃板、2阻攻,生涯季後賽第144場「雙十」,超越Wilt Chamberlain,為NBA史上第二(第一名為Magic Johnson,157次)。他也達成季後賽個人第500次阻攻,NBA史上第一。
2013年6月20日,馬刺88-95惜敗給熱火,以3-4的總比分丟掉總冠軍,儘管鄧肯奮力砍下24分12籃板4抄截,但錯失關鍵球。這是同樣是鄧肯時隔7年再度率隊晉級總決賽,也是他職業生涯第一次輸掉總決賽。
比賽風格
進攻
動作樸實無華,善用最實用的招數制勝。鄧肯擅長低位單打與吸引包夾後的分球,45度打板入筐為其招牌動作,內線小勾手運用自如。內線腳步靈活,善用背轉身擺脫防守球員。在高位有很強的擋拆策應能力。另外他心態穩定,打球理智。缺點是罰球不穩定。整體而言,鄧肯擁有禁區球員中近乎完美的基本技術與觀念,無論是和後衛配合打擋拆,拉出去投外線,高位策應,托車跟進,甚至是單兵作戰,面框、背框無一不擅長,這也使他贏得Mr. Fundamentals的綽號。堪稱現代禁區球員的教科書。
防守
良好的籃板能力與內線防守威懾,經常補防封蓋對手突破,雖然沒有凱文‧賈奈特或是霍華德一樣恐怖的對抗性與協防能力,但是靠著精準的佔位,紮實的下盤與封阻判斷,使鄧肯長年獲得頂尖防守球員的評價。缺點是活動力普通的鄧肯遇到史陶德邁爾這類體能派前鋒時,或如諾維茨基、拉希德·華萊士一類的外線投手型大前鋒防守會較吃力。
本文出自: https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7014032900139